——书接上回——
东汉朝,建武元年,刘秀进入洛阳,定都于此。
此时的长安极度混乱,赤眉军拥立傀儡小皇帝刘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权,拥兵三十万众,进逼关中,此间,三辅大饥,人相食,城郭皆空,白骨蔽野,赤眉数十万大军拥在长安,不日粮草即告匮乏,只得撤出长安西走陇右以补充粮草,结果为消灭了割据陇右首领隗嚣的岑彭所败,同时冯异收拢归散的部下,坚壁清野。
冯异军与赤眉再次大战于崤底,冯异提前选精壮之士化妆成赤眉军,伏于道路两侧,此时见双方皆已力衰,作为伏兵杀出,赤眉军惊溃大败,被冯异迫降者八万余人。
崤底之战使赤眉军再遭重创,刘秀乃亲自引大军驰援宜阳一线,阻击赤眉南下。
此时的赤眉军营寨如同被遗弃的孤城,四周弥漫着沉重的压抑与不甘。
夕阳如血,将这片土地染成了悲壮的赤色,映照着士兵们疲惫不堪的脸庞,他们的眼中既有对生的渴望,也有对败局已定的无奈。粮草断绝,士气低落,每一声微弱的喘息都似在诉说着末日的临近。
冯异的大军如同阴影般悄然逼近,其势如虹,战鼓声隐隐可闻,如同死神的脚步,步步紧逼,让人心生绝望。
赤眉军的将领们面面相觑,深知再战已无意义,唯有投降,或许还能为麾下将士换得一线生机。
在宜阳城下,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悄然展开。赤眉军的首领,带着沉重的步伐,缓缓走向刘秀的营帐,手中紧握着那枚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和更始帝曾御用的七尺宝剑,它们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,却也承载着过往的辉煌与今日的屈辱。
投降的仪式简单而庄重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壮与苍凉。
刘秀的营地内,气氛同样凝重而紧张。将士们严阵以待,目光中既有对胜利的期待,也有对即将接受降军的复杂情感。
当那枚承载着历史重量的传国玉玺被恭敬地呈上时,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,时间在这一刻凝固。
赤眉军上缴的兵器和甲胄,在宜阳城西堆积成山,金属的冷光在夕阳下闪烁,如同无数未了的魂魄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战斗的惨烈。
这些曾经是战士们生死相依的伙伴,如今却成了战败的见证,静静地躺在那里,诉说着一个时代的终结。
随着最后一件兵器的放下,赤眉军的历史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。
自新莽天凤五年,纵横山东十余年的他们,曾经让无数城池闻风丧胆,如今却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命运。
刘秀望着眼前的一切,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,也有对战争残酷的深深感慨。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赤眉军的终结,是历史长河中又一段悲壮的篇章。
夜色渐浓,宜阳城下恢复了平静,但这份平静之下,却隐藏着无尽的波澜与反思。
樊崇(朱棡)自锵而亡,同时在玄汉更始败亡之后,刘永自称天子,在睢阳登基。
对于刘秀来说,近在东方睢阳的刘永是对其威胁最大的军事集团,刘永所在的睢阳距洛阳近在咫尺,时刻威胁着京师洛阳的安全。
刘秀和庸碌的刘玄截然相反,建武皇帝刘秀是天生的君主,其手腕足以制约驾群臣,于是建武二年,刘秀先后派虎牙将军盖延平定了割据睢阳的刘永。
刘秀让伏隆为太中大夫,持节出使青、徐二州,招降各郡国。张步派使者孙昱去和伏隆见面,还令孙昱随伏隆到洛阳上书请降,献上鳆鱼等土特产作为贡献礼物。
建武三年,二月,刘秀派遣光禄大夫伏隆持符节到齐郡,拜张步为东莱太守。
刘永听说伏隆到了剧县,马上派人飞马赶赴剧县,宣布立张步为齐王,张步就杀了伏隆而接受刘永任命。
当时刘秀正在对付北方的彭宠和南方的刘永、秦丰,没有精力对付张步,所以张步得以专心在齐地发展势力,齐地十二个郡都先后被张步占据。
建武四年,刘秀想要发兵占据张步控制下的太山郡(即泰山郡),于是拜陈俊为太山太守,代理大将军事,去攻占太山郡(即泰山郡)。张步听说之后,派遣其部将去攻打陈俊,双方大战于嬴下,陈俊大破其军,一直追到济南郡的边境。
建武五年,一处茅屋之中,(王伟骏)彻底懵了,许负(王伟骏)回忆历史中新末时期,先是刘玄的绿林军在湖北起兵,赤眉军在山东壮大,河北地区铜马军也强盛起来,新朝大地各地伐新,随后文齐、谢暹、邓让、张隆、刘信、田翁、王堂、韩福、侯登、田戎、李宪、公孙述、侯霸、刘永、董宪、廷岑、卢芳、张步、田邑、彭宠、李兴、鲍永、田飒、窦融、耿况、迟邵平,相继起兵。
刘玄的绿林军向北进入南阳之地,刘秀兄弟起兵响应,之后众人推荐刘玄为帝,玄汉王朝建立,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,王莽死于乱战之中,新朝覆灭。
不久刘玄在有心之人的鼓动之下,刘演被杀,刘秀强忍悲伤,在同年十月刘秀被刘玄派到河北招降,刘秀从此如龙出海,上谷太守耿况和渔阳太守彭宠投靠刘秀,刘秀带领大军大败铜马军、尤来军等农民军,冯异臣服刘秀,兵锋剑指洛~阳城。
不久以后,刘秀称帝,建立东汉,镇守洛~阳城的朱太守投降,刘秀进入洛~阳城定都于此,同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城刘玄的玄汉被灭,同时鲍永、田邑、文齐、谢暹,臣服刘秀,同时渔阳太守彭宠造反自立燕王,而董忻、邓奉在南阳起兵反汉,刘秀派出岑彭等人平叛被邓奉打败,后刘秀亲征斩了邓奉等人,收复南阳。
几年后,因为关中残破不堪赤眉军离开长安,准备东出,但是被冯异打败,后刘秀在次亲征,赤眉军被消灭,收复长安等境,同年刘秀命吴汉、盖廷等人带军进攻割据刘永政权,刘永被杀,其子刘于被部下拥立为梁王,不久被灭。
第二年,刘秀让马成讨伐舒城太守李宪,李宪被部下所杀,同年占据淮南的侯霸投降刘秀,又过了一年的第二月,刘秀大军攻打燕王彭宠,彭宠被部下杀死打开渔阳城门投降刘秀。
在修养一年以后,刘秀亲征割据东海的董宪,收复东海全境,同时占据河西的窦融放弃割据投降刘秀,刘秀接着南下消灭南郡的秦丰,接着消灭了割据夷陵城的田戎,在汉中的廷岑和岑彭,直接投靠公孙述。
在匈奴人的扶持之下,卢芳割据北境,同时消灭了田飒、李兴,两人的割据政~权,同年十月刘秀东征,消灭了北海的张步政~权,几个月以后,王堂、韩福、侯登、张隆、田翁、刘信、邓让,相继投降刘秀。
第二年,刘秀大军北上攻打乐浪城,在收复乐浪城以后,东汉西出攻打卢芳,不久卢芳被灭逃跑,同时隗嚣病逝,隗钝继位,次年隗钝被东汉打怕了,投降东汉,此时天下就剩下白帝公孙述的割据政权。
之后经过几年的征伐,公孙述被杀,廷岑投降东汉,接着刘秀趁着卢芳攻打云中之时,九原太守随寃投降东汉,卢芳投靠匈奴,刘秀完成了统一。
现在为什么历史发生了偏差,自己和徒弟宁红叶(白起)也没有参与改变历史走向……王伟骏决定带着宁红叶(白起)出山看看。
…………
此时的建武五年,三月刘秀已经消灭了关东其他割据势力的刘秀把兵锋指向了张步,命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太山太守陈俊、骑都尉刘歆讨伐张步,张步听说刘秀将要攻打他,就封大将费邑为济南王,令他屯兵历下,以为犄角之势,又在钟城(今山-东-禹-城)列营数十座,以为后援。
刘秀让余鑫乐率领汉军兵临祝阿城下之后,一日就攻下了祝阿,并故意放张步败兵逃回钟城,动摇张步的军心。
果然,钟城军民听了,异常震恐。全城之人弃城东逃。于是,余鑫乐又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钟城。
费邑得报,急忙分兵于其弟费敢,令其镇守巨里。
余鑫乐采取围点打援之计,围攻巨里,诱使费邑率军来救,半路伏击,斩杀费邑,其军皆没。费敢恐惧万分,率守军连夜弃城逃走,去剧县投张步。
随后,汉军又分兵围攻钟城的营寨堡垒,连破四十余营,力拔济南全郡,兵进齐郡,剑指临菑。
费邑被杀之后,张步马上构筑第二道防线,派他的三弟张蓝率领嫡系部队镇守西安,各郡郡兵一万多人守卫临菑。也先后被余鑫乐攻破,张蓝率残部退回剧县。
两次大败并被没有引起张步对余鑫乐的重视,随后张步带领张弘、张蓝、张寿、重异四将、十余万人马,直奔临菑而来。
同时,余鑫乐又令都尉刘歆、泰山太守陈俊分兵列于城下,作为两翼防御。
张步整顿之后,两军再战,张步的主力遭到了重创,士兵杀伤无数,沟堑里都填满了尸体。
余鑫乐乘机挥师掩杀,张步大败,纵马向剧县方向逃窜。汉军穷追不舍,一直追到臣昧水上,又是大杀一阵。从临菑至臣昧河边八九十里,到处都是死尸。
至此,临菑会战以汉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。
余鑫乐却不给他任何机会,继续挥师东进,张步的主力精锐丧失殆尽,无力再战。
刘秀率军入城,又令余鑫乐率军穷追,张步狼狈逃奔平寿。
刘秀为了迅速消灭张步、苏茂,就派遣使者告诉张步、苏茂,谁能斩对方来投降,就封谁为侯。
建武五年十月,张步斩苏茂,派使者奉苏茂首级投降,余鑫乐接受了张步的投降,随后张步脱去上衣身负斧锧到汉军军门请罪,余鑫乐把张步送到刘秀的行辕,刘秀遵守诺言,封张步为安丘侯,张步的三个弟弟张蓝、张弘、张寿分别到各自所在的郡县投案自守,自系于狱。王闳也赶到剧县向汉军投降,刘秀都一一赦免了他们。
——未完待续——